爵弁 赤黑色布做的帽子,是文冠;白鹿皮做的叫皮弁,是武冠。弁冕是冠的总称。
十二旒 帝王才能戴的帽子。所谓旒就是悬挂的珠玉串饰,古时帝王、诸侯、卿大夫戴的帽子称为冕,冕之前后有旒。以旒之数目的不同来分别。帝王旒最多,为12;诸侯9,上大夫7,下大夫5,士3。即《礼记·礼器》所云,“天子之冕,朱绿藻,十有二旒,诸侯九,上大夫七,下大夫五,士三。”汉制皇帝十二旒,白玉为珠。垂旒一表明等级,显示尊严;二遮当视线,令戴冠者目不斜视,表示不偏听偏信。
长冠
又叫斋冠,其重要性仅次于冕冠,因为为刘邦亲自创造,又称刘氏冠。高七寸,宽三寸,一般以竹皮做骨架。为祭祀宗庙时所戴的帽子,属于礼冠。
委貌冠 为“委曲有貌”之意,又名玄冠,以黑色的丝织特制成,与皮弁同制,上小下大,为大臣(卿大夫)上朝戴的帽子。
建华冠 乐人参加祭祀天地活动时所戴的帽子,上较大,下较小“以铁为柱卷,贯大铜珠九枚”,好像当年妇女用的一种盛丝的笼子。
方山冠 汉代祭祀天地时,宦官所戴的帽子,形制似进贤冠,以五彩彀为之。
巧士冠 皇帝侍者、宦官戴的礼帽,也是太监专用帽子。
通天冠 皇帝专用帽子,其他人不能戴,为皇帝上朝时的礼冠。始于秦,终于明,期间只有元代皇帝不用。
远游冠 诸侯、官员外出游玩时戴的帽子,好比现在的休闲帽。形似通天冠。
高山冠 又名侧注冠,本为齐国国君之冠,汉时为中外来使者、客人拜见帝王时专用帽子
进贤冠 又名缁布冠,文官、读书人所戴的帽子,表明身份等级
法冠 本为楚王之冠,“秦灭楚,获其君冠,赐御史”。后来为秦御史及汉使者、执法者所戴的帽子。
术氏冠 即鹬冠,掌管天文的官员所戴的帽子
武冠 又名鹖冠、赵惠文冠,武弁大冠,为武将所戴的帽子。以金属做成,厚重、坚固,可以防兵器的砍击
樊哙冠 前殿司马、卫士所戴的帽子,也以金属做成,因此冠最早由汉时大将樊哙所戴,故名。樊哙鸿门宴时听说项羽意杀刘邦,就是戴着这种帽子,持铁盾闯入项羽军帐中的,立汉王一侧盯着项羽,最终使项羽放弃加害刘邦的计谋。
却敌冠 卫士所戴的帽子,制似进贤冠。前向四寸,后高三寸。
却非冠 守卫宫殿的侍卫所戴的帽子,“戴之执事,以防伺非。制似长冠,下促。
从上面列出的一顶顶帽子来看,汉代的帽子是不能乱戴的,规制很多。刘邦定下的规矩是,皇帝平常上朝要戴朝天冠,诸侯戴委貌冠,文官戴进贤冠,谒者、仆射戴高山戴,五官左右虎贲、五官中郎将、羽林左右监、虎贲武骑戴武冠,卫士戴却敌冠······看一看,如里你生活在汉朝,戴的应该是哪顶帽子?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三顶不适合你,一顶是通天冠,另一顶是十二旒,还有巧士冠。前两顶可能每个人都想选,但只有一人能戴,选了也戴不上;第三顶与前两顶相反,可能每个人都不想选,选了也不戴,也没有一人能戴——现在太监绝种啦,弄“巧”成拙不得。当然,如果不小心意外弄丢了生殖器,勉强合适,呵呵。(图选自《中国服饰画史》,黄强临摹)(作者:)
(作者私人律师声明:本文仅供新浪博客免费阅读,倪方六享有完全的著作权。使用博客内作品需经倪方六同意,并支付相应报酬。未经授权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、刊用、出版上述作品。倪方六保留对非法使用者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)
下一篇:
上一篇:
相关阅读:
推荐阅读: